Works 我的著作

【作者檔案】─── 林萃芬寫作之於我,如同水對魚的重要性,帶我認識自己,幫我找到情緒出口,更擴大我的視野,得到生命的能量!我深深覺得,寫作的特質與諮商工作正好不謀而合!進入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後,感覺彷如一株找到肥沃土壤的樹苗,每天都在快速的吸收養分,努力的向上成長!由於論文研究的主題是「形塑兩性聯誼參與者追尋愛情的樣貌」,讓我深入探討愛情的各種現象,加上多年來累積了許多跟感情相關的諮商經驗,理論與實務互相印證,讓我對兩性及人際關係有更多想法與感受,希望能 夠分享給更多的人。

封面:上班不懂這些事,只能永遠當C咖上班不懂這些事,只能永遠當C咖

??上班族必備的職場應對心理學!

你是升遷老是沒你份的窮忙族嗎?
你經常猜不透老闆或同事的內心世界嗎?
光有做事能力,卻不懂職場人性,你將永遠盼不到識才伯樂!
學會辦公室應對心理學,才能讓你在職場大翻身!

名家聯合推薦! 暢銷作家 吳若權、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 邱永林、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林由敏等人聯合推薦。

上班讀懂這些事,很快就能成為A咖!

學會職場讀心術,讓你能力翻倍增!本書從心理學的觀點出發,透過觀察印證法與心理測驗,告訴你:3 大職場心法 + 7 大常見職場陷阱 + 12 個辦公室心理學。

  • 領導管理型的同事,多半善於解決問題,企圖心強,行動力快。
  • 重視人際型的同事,通常善於察言觀色,理解力與同理心兼具。
  • 創意自由型的同事,常有豐富的想像力,突破性強,不受拘束。
  • 獨立自信型的同事,大多擁有堅定意志,主觀性與說服力俱佳。

職場不是個單打獨鬥的舞台,想要在職場中求生存、謀發展,避免人事紛爭,就必須有效掌握職場讀心術。了解工作伙伴的心理狀態,以及行為背後的成因,知己知彼,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長處,在職場上展現亮眼的成就。

  • Part 1 知己先知彼!不可不知的職場心理
    • 忙碌上班族的減壓之道
    • 別讓逞強的想法挫折自己的能力
    • 消除沮喪的傾訴方式
    • 何時該尊稱對方的頭銜?
    • 害怕未來的算命心態 測驗:你是容易累積壓力的人嗎?
    • 轉換負面情緒的技巧 左右成功的關鍵想法
    • 自卑情結的心理特徵 從決定方式看處事態度
    • 從偶像崇拜看工作價值觀 測驗:你對什麼工作感興趣?
  • Part 2 晉升不求人!職場必勝的成功心法
    • 找工作的七大心理策略
    • 應徵面談的必勝技巧
    • 面談時的加分撇步與禁忌
    • 新進同仁的生存法則
    • 新人常見的心理問題
    • 資深同仁的心理問題
    • 樂觀開朗的工作性格
    • 建立工作自信心的方法
    • 增強職場的適應能力 測驗:你適合什麼型態的工作?
    • 走進老闆的內心世界
    • 貢獻與表現同樣重要
    • 充分善用會議表現實力
    • 小心職場上的甜言蜜語
    • 轉換工作的心理準備
    • 漂亮轉職,留住前朝人脈 測驗:你的創造力旺盛嗎?
  • Part 3 挑戰再挑戰!勾心鬥角的競爭心態
    • 辦公室的霸凌現象
    • 在明爭暗鬥的職場中自保
    • 派系鬥爭中求生存
    • 情緒失控的管理技巧 測驗:你的情緒失控指數有多高?
    • 受害者同仁的行為模式
    • 失蹤型同仁的心理模式
    • 職場貪污的心理分析
    • 彌補失誤的解決良方 測驗:你是辦公室常見的A型性格嗎?

封面:從外在行為洞察人心從外在行為洞察人心

行為學比面相更準確,環境心理學比風水更實用!
了解小動作背後隱藏的大含義,人際關係就能更加圓融順利。

這是個全民心理學的年代!日常生活中,幾乎每件事情都跟心理學息息相關關,經營感情要瞭解情人的心事,關心家人要知道情緒和肢體語言,推廣業務要摸清顧客心理,開店做生意要熟悉環境心理學,拓展人脈要懂得人情世故,趨吉避凶要學會分辨環境中危險訊號。

提到「心理學」,很多人都覺得「很複雜」、「很難懂」,其實不然,只要具備行為學的簡單概念,就會發現,行為學比面相更準確,環境心理學比風水更實用。

說個真實上演的故事吧!有個朋友在某學區買了間小套房,出租給附近的學生。一個承租多年的女學生,畢業後留下滿地的垃圾和滿櫥子的衣物,便消失無蹤。突然有一天,這個不告而別的學生又打電話來,理直氣壯地跟朋友索討押金。

為了壯大聲勢,朋友請我陪他一起去跟房客談判交屋。 在滿室髒亂的套房裡,一位面貌清秀的女孩由男友陪同出現。男友一到現場就一手拿著垃圾袋,一手快速檢拾各種沾滿灰塵的廢物。漫天煙塵中,只見房客男友不停地打開櫃子、拉開抽屜、掃蕩床下,奮力釋放所有被長久禁錮的塵埃精靈。

至於朋友、我和他的女友,則在塵埃精靈的包圍下展開交屋談判。空氣很渾濁,氣氛很低迷,女房客絞盡腦汁找出各種理由證明她沒有不告而別。就當朋友態度堅定地告訴女房客,「必須請律師確認對方沒有違反合約,才能退還押金」時,原本忙著趕灰塵的房客男友,刷地一聲,惡狠狠地衝到我們面前,用激動的聲音說,「不是說好把房間打掃乾淨就可以交屋嗎?怎麼現在又反悔了?」

社會歷練豐富的朋友,耐著性子跟他解釋,「由於你女朋友長期不告而別,導致房子無法租給別人,加上學校早已開學,該租房子的學生早就租好房子,這學期根本沒辦法再把房子租出去。」

聽完朋友的解釋,房客男友的肢體動作非但沒有軟化,反倒更加強硬,就彷彿在警告我們,「如果今天不能順利交屋,大家走著瞧!」

看到對方的肢體動作,連一向溫和的朋友都被激怒了,不悅地提醒他,「這是我和你女朋友的事情,請你不要干涉!」

一直坐在旁邊當個旁觀者的我,也忍不住插嘴,「我們都知道你很愛護女朋友,但你用這種方式保護她,會讓她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。」

就像在硬邦邦的乾貨上灑了水般,房客男友稍有軟化現象,我見狀立刻進一步勸他,「我們只是想讓你們知道基本的圓融處世之道,並不是存心要為難你們,所以,只要你們有誠意解決問題,我們也不想浪費太多的時間和力氣!」

這個時候,房客男友就像在演舞台劇「變臉」一樣,馬上換了一張笑臉,並且彎著腰向我們道歉,「對不起,剛剛是我一時情急,才會這麼衝,請你們不要見怪!」

從「街頭流氓」頓時變成「謙謙君子」,真是個「能屈能伸」的大丈夫!

接下來為了博取朋友的好感,房客男友又擺出聆聽師長訓話的「稍息姿態」;不過,儘管他面露「乖乖聽話」的表情,可是兩隻手卻在背後面互相摩擦,明顯洩露他「希望談判快點結束」的心情。

短短三十分鐘,房客男友的行為舉止出現這麼多次的巨大轉變,比看舞台劇還精采!

從一個人的行為舉止,不僅能夠看出對方當時的心理狀態,還能察覺他對人友不友善?他發洩情緒的習慣為何?他選擇哪種模式與人相處?以及他通常使用哪種方法解決問題?可說是認識一個人最豐富的資料庫,比星座、面相更準確實用!

但是,要去哪裡收集這些資料呢?

「從外在行為洞察人心」這本書,便是我收集多年的觀人心得,不斷地在社交場合、工作職場及人我互動中印證、訓練出來的眼力。同時書中也加入「情緒心理學」、「色彩心理學」、「環境心理學」的基本原理,希望能幫助大家輕鬆掌握人心。

然而,無論一個人的觀察力多麼敏銳,都不能單靠一兩次的經驗,就遽下結論。是以在此,我特別提出幾個觀人原則,希望能夠幫助你更正確的解讀別人的行為舉止。

  • 看人要有「持續性」。在觀察一個人的時候,別忘了反覆思考下面三個問題:
    1. 對方是經常出現這個行為?還是偶爾出現一次?
    2. 其他的人有沒有相同或相似的行為?
    3. 其他朋友對這個人有沒有相同的看法?亦是只有你有這種看法?

    當你可以區別各種不同行為之間的差異,才有可能對別人的行為做出正確的解讀。

  • 多角度、多面向的觀察。心理學裡有兩個名詞很有趣,一個叫做「月暈效果」。說簡單點,就是當一個人的某項特質很明顯時,連帶的,就認為對方也擁有其他相關的特質。舉個例子來說,許多人都覺得,長得可愛的人,一定擁有溫柔體貼、樂於助人、樂觀開朗的特質!倘若你也有相同的想法,就表示你受到「月暈效果」的影響,要提高警覺了喔!提醒你,別被長相「忠厚老實」或「清純可愛」的人騙得團團轉。另一個名詞叫做「正性誤差」。意即當一個人具有某個正向特質,似乎理所當然他也會具備一切美好的特質。譬如,不少人都相信,一個誠實(正向特質)的人,絕對是個忠心耿耿、善良勇敢、大公無私的人!假使你也有相同的信仰,小心被你最信賴的人出賣了喔!
  • 多釋放善意的訊息。有次受邀主持一個兩性聯誼活動。在活動過程中,我看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肢體動作:有些人在找聯誼對象時,會流露出「評估審查」的眼神;有些人看到自己喜歡的對象,會情不自禁地將身體靠向對方;有些人發覺旁邊坐了一位他不中意的對象,會全身上下發出不滿的訊號,讓對方尷尬不已!好玩的是,大部分的肢體動作都是「別人看得到」,自己卻「渾然不覺的」。因此,在「從外在行為掌握人心」一書中,我特地歸納整理了:哪些肢體語言會產生壓迫感?哪些會形成距離感?哪些會讓印象分數扣分?哪些會有加分效果?哪些肢體語言在跟你說再見?哪些在跟你表達好感?讓你能更靈活地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。

看這本書前,我還有個小叮嚀,不要拘泥於瑣碎的小動作中,而要用心去感受對方的一言一行!
行為學比面相更準確,環境心理學比風水更實用!
了解小動作背後隱藏的大含義,人際關係就能更加圓融順利。

如何聰明觀人?從眼神看透心思、從穿著解讀個性、從握手感覺誠意、從肢體語言看出言外之意。

封面: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

擁有好人緣,從聽懂「說話模式」開始!

經常有朋友疑惑的問道,為什麼學了那麼多說話溝通技巧,還是無法擁有良好的人緣?
深究其原因,是因為不少人以為,「人緣好」的人一定很會說「好聽話」。

根據我長期的社交經驗,讚美之詞雖是人際互動的潤滑劑。但若不瞭解對方的個性脾氣,不清楚對方的說話模式,一味的讚美講好聽話,反而會被解讀成「虛偽做作」或是「別有用心」。

真正人緣好的人,不僅要聽懂別人「話中的意思」,更要做出「正確的回應」,才能滿足對方的「心理需求」,進而產生「你是我知音」的感覺!

除了「社交關係」需要瞭解說話模式外,「親密關係」更要聽懂話語背後隱藏的涵義。訊息解讀錯誤,非但製造緊張衝突,更會刺傷彼此心靈,讓人生徒留遺憾。

「深入人心」才能掌握人際奧妙

小的時候,我們會很自然地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情--喜歡一個人就直接告訴他,「我好喜歡你喔!」討厭一個人也會大聲地跟他說,「我不要和你一起玩!」可是, 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「表達感情」的能力卻越來越弱!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害怕說出來會傷到自己;因為我們擔心說出來會讓對方不高興!

問題是,這些沒有說出口的話並不會「無故消失」;它們會變換成另外一種形式之後再說出來。心理學家柏恩在「人玩的遊戲」(Games People Play) 這本書中,生動而傳神地列舉了六種常見的「說話模式」:

  • 「動作發洩」的說話模式 (Up roar)
    有些人心裡不愉快,或生氣的時候,不會直接表達內心的不滿;他們會繃著一張臉,用力地說:「沒什麼啦!」
    或是用不耐煩的語氣表示,「算了!算了!不跟你計較!」一邊說還一邊發出乒乒乓乓的巨響。即使是三歲小孩,也看的出他們在生氣!
  • 「打我罵我」的說話模式 (Kick me)
    有些人老喜歡用可憐兮兮的語調詢問別人,「你一定不會喜歡我,對不對?」「你一定覺得我能力很差,對不對?」每每讓被問者不知如何回答。
    這種人在工作的時候,亦常會否定自己的能力,「全部都是我的錯,你儘管罵我好了!」好像聽到別人罵他,就會覺得好過一點!
  • 「是的,不過」的說話模式 (Yes, but…)
    有些人會先假意地接受別人的意見,「我覺得你的意見很好 ……」,然後再加以否決「不過,實際執行起來,會面臨很多的難題 ……」
    事實上,倘若他真的覺得對方的意見很好,就不會全盤否決,而會提出一些意見讓對方參考。通常,在講話過程中,常常會使用「不過」、「可是」、「但是」這些否定字彙的人,行事作風往往喜歡「壓倒對方」,不容易認同別人的做法。
  • 「逮到把柄」的說話模式 (Now I’ve got you)
    有些人特別酷愛刺探別人的隱私,或是用神秘兮兮的語氣說,「我知道你的秘密喔!」或是用審判長的語調說,「你有哪些毛病,我還會不知道嗎?」或是用警察抓小偷的口氣說,「你那點小把戲,逃得出我的眼睛嗎?」
    其實,他們的內心深處,最怕被別人抓到缺點、看出弱點,為了自保,乾脆先下手為強,努力揭開別人的錯誤。
  • 「要不是因為你」的說話模式 (If it weren’t you)
    有些人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,「要不是因為你動作那麼慢,我們也不會遲到!」或是把過錯歸咎給別人,「要不是因為你那麼笨,事情也不會搞砸!」
    總而言之,如果有錯,一切都是別人的錯,自己一點錯都沒有!
  • 「看我多努力」的說話模式 (Look how hard I’ve tried)
    有些人很怕被人發覺他「沒事幹」,只要有人問他,「最近在忙些什麼?」他馬上會表現出「忙得不的了」的樣子,然後急呼呼地告訴對方,「我現在要做這、做那,沒時間跟你說話!」

上面這六種說話模式,是否覺得很熟悉,好像曾經在哪裡聽過?

事實上,我們每個人都會不自覺使用各種說話模式。有時出於自我壓抑,有時想要達到目的,有時基於抒發情緒。不過,如果總是使用同樣一種說話方式,就要留心觀察,為什麼偏愛此種方式?有沒有什麼特殊原因?在此,特別提醒大家,了解不同的說話模式,目的不是為了分析指責對方。而是要經由洞悉對方的心理思考邏輯,來保護自己,不受別人的言語所影響。

「正確回應」才能避開衝突誤會

無論我們多疼愛,多關心,多在乎一個人,選擇錯誤的說話模式來表達情感,對方都接收不到;同樣的,聽不懂別人話裡隱藏的涵義,也很容易形成誤解,導致衝突對立。想要有效溝通,第一步,就是要聽懂話語中的絃外之音。不然學習再多的講話技巧,都搔不到癢處,無法打動對方的心。

「改變說法」才能重建人緣

我看過許多「人緣欠佳」的人,問題其實不出在「不善言詞」,而是不曉得自己的「說話方式」會給別人什麼感受。其實,同樣的意思,只要換個說法,就能產生完全不同的人際效應喔!

一個人要改變說話模式,首先要「自我觀察」。紀錄自己在什麼狀態會有什麼感受?會說什麼話?

接著,找出話語背後的想法:「為何會這樣說?」像是說這段話想表達什麼重點?想要達到什麼目的?以及想要改變什麼現象?同時做個比較,何以「想法」和「結果」會有差異?

最後,學習使用「新的說話模式」,來替代舊的方式。並且反覆練習,形成一種習慣。

這三個步驟稱為「自我指導法」,適用於想要「增強能力」或「自我改變」的時候。

「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」可說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門課,若能融會貫通,即可掌握所有人我互動的訣竅,絕對值得我們多花點心思,多用點時間去深入學習。

封面:從情人言行洞知他的心從情人言行洞知他的心

感情要幸福,一定要修心理學。

不管你現在幾歲,談過幾場戀愛,有沒有結婚,如果期望感情幸福順利,就要懂點心理學,才能和情人建立長久良好的關係。

在愛情的旅途上,不同時期,不同狀況,需要掌握不同的心理需求。譬如說,追求情人,要知己知彼;贏得好感,要投其所好;經營感情,要了解差異;穩定關係,要滿足感情需求;化解衝突,要安撫對方情緒;挑動情慾,要懂性心理;和平分手,要明白防衛機制;幾乎所有的感情議題,都和心理學息息相關。

這本書累積歷來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,從實用的角度切入,不僅有理論研究的加持,更有真實故事的印證,並且依據愛情理論設計了各種趣味有效的測驗,希望能夠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,了解自己與情人的感情狀態,找到最佳的化解方法。

追尋愛情的歷程中,難免會出現狀況,重要的是,感情受傷後要好好撫慰自我的心靈,重新調整愛人的方式;受傷之後若把互動的重心都放在偵測對方的態度,以及自我保護上面,就不會有多餘的心力體會雙方交流時的感覺、了解對方的想法、分享自己的感受。當愛的流動受到阻礙,自然會不斷重複相同的困境。

對於這本書,我有個小小心願,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陪伴你走過感情的各個階段,每當有需要時,就拿起來翻翻,或提筆做個測驗,相信會有不同的啟示。在此,我也要感謝世界上所有默默耕耘的心理學家們,因為他們的用心投入,才能增進人們的幸福。

封面:小心!慣性洩露個性小心!慣性洩露個性

自我成長的過程,就像在打開心靈的窗子。

每當心裡覺得鬱悶難安,就想推開窗子,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。 每當生活出現瓶頸,就想推開窗子,看看外在的景物。

每當人際產生摩擦,就想推開窗子,問問別人:自己到底哪裡不對勁?

進入心理諮商的領域後,常有人好奇的問我:「心理諮商師都在做些什麼?」認真思考後,我覺得最重要的不外乎「觀察」與「覺察」,我們不僅「觀察別人」,同時也「覺察自己」的行為,特別是長期累積的習慣,更會透露我們的個性、想法和需求,所以「小心!慣性洩露個性」這本書,希望可以對想了解別人者有幫助,更能夠讓想探索自己者有收穫。

想了解更多人際關係行為學? 就請看看《從外在行為洞察人心》:行為學比面相更準確,環境心理學比風水更實用!了解小動作背後隱藏的大含義,人際關係就能更加圓融順利。一本讓你瞬間洞悉大眾心理的趣味實用書,能幫助你在短時間內掌握對方的真實心態,也讓你對自己表現於外的動作舉止有所警覺與修正,營造利人利己的優質生活觀。
想了解更多社交說話心理學? 就請看看《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》:這本創造美好社交關係的實用書,是融合作者多年的社交應對心得、企業顧問歷練,以及心理學理論與輔導實務,歸納整理出20多種不同的說話模式、適當的回應方式、改變說話模式的技巧,還有「性格放大鏡」這四大重點,希望幫助大家建立好人緣、擁有圓融通達的人生觀。
想了解更多愛情心理學? 就請看看《從情人言行洞知他的心》:

  • 8 大心理測驗,解析你與情人的戀愛關係!
  • 3 大科學量表,精確測量你的戀情!
  • 49 個愛情心理學的有趣觀點,讓你明瞭兩性關係,小心愛情陷阱,擁抱幸福甜蜜! 不管你現在幾歲、談過幾場戀愛、有沒有結婚,如果期望感情幸福順利,就要懂點心理學,才能和情人建立長久良好的關係。

愛情的旅途上,不同時期、不同狀況,需要掌握不同的心理需求。

幾乎所有的感情議題,都和心理學息息相關。本書從「心理學」的觀點出發,累積歷來心理學家的 研究成果,從實用的角度切入,不僅有理論研究的加持,更有真實故事的印證,並且依據愛情理論設計了各種趣味實用的測驗,希望能夠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,了 解自己與情人的感情狀態,讓你不必小心翼翼,也能痛痛快快的談場戀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