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青少年的情緒特質,及時關懷抒解,避免憾事發生

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??? 新聞稿

了解青少年的情緒特質,及時關懷抒解,避免憾事發生

開學第一周,從國中到高中都發生青少年自我傷害的憾事。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表示,青少年的身心同時面臨「不等速」、「不均衡」的劇烈變化,情緒常常會陷於緊張衝突的狀態下,由於缺乏因應之道,青少年往往會採用極端的方式來宣洩情緒。全聯會理事長、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徐西森教授認為,青少年處於身心發展變化的階段,心性未定、抗壓性低且挫折忍受力較低,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或社會事件的影響,家長或師長要留意青少年任何可能產生壓力的刺激,及他們主觀的想法與感受,也要留意單一自殺事件的後續效應,如無望感、合理化、社會孤立感與模仿行為等。

根據多年心理諮商經驗,林萃芬歸納出國高中階段青少年最容易出現下面這幾種情緒特質:第一種情緒特質是害怕,青少年最怕被人批評、被人輕視,尤其是當自己的「害怕」被別人發現又加以嘲笑時,殺傷力最強;另外青少年也會恐懼陌生的事物,害怕以後要面對的問題比現在多,一想到未來困難重重,覺得自己沒有能耐面對,乾脆放棄算了。第二種情緒特質是羞愧, 青少年最討厭「丟臉」和「糗大了」的感覺,譬如說看到別人學得又快又好,自己卻學不會,青少年常會在心中痛罵自己:「我真是笨!」「我好無能!」「我好遜!」甚至有青少年會因為覺得「無地自容」而想不開。

除此之外,林萃芬指出,青少年第三種情緒特質是憤怒,很多青少年都會出現鬧彆扭、頂撞師長、跟兄弟姊妹爭執的情況,特別是當行動受到限制,例如想買手機家長不答應、想玩電動家長不同意,或是感覺被人欺騙時,更會產生「報復式」怒氣,做出非理性的行為。再者,如果父母要求太過嚴格,像是規定要孩子要考到幾分,少一分打一下,或是自己沒有做的事情卻被責怪,很容易引發混合著委屈的悲憤式怒氣,氣到想以死抗議家長的高壓與期望。 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