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-living「同居時代」EP5宜蘭那一晚,我們一起口是心非

看Co-living「同居時代」學習觀察每個人不同的面向

和主持人們一起看Co-living「同居時代」EP5這一集的時候,現場驚呼聲連連,大家都對筑筑的言行有了不同的感覺與看法。

??? 其實,從筑筑言行的反差中,可以觀察到筑筑做了很多「印象管理」中的「自我包裝」工作。

??? 為了給對方留下一個「好印象」,我們往往會選擇恰當的言詞、表情、姿勢或動作,讓別人覺得我很乖巧、我很懂事、我很有教養。

??? 我們也會依照「社會角色」修飾自己,努力表現出符合社會角色規範的行動,譬如說:做什麼像什麼,好女孩、好男孩的行為舉止就該要如何如何。

??? 人際交往時,為了維持「給別人的好印象」,我們也會盡可能扮演、配合當時情境的角色,以便讓周遭人認同與滿意。

??? 有時候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對象,也會做出不同的自我表現。

有趣的是:要如何在「塑造好形象」跟「過度自我包裝」之間取得平衡點?

??? 心理學有個很有趣的研究,叫做「月暈效應」或光環效用(halo effect),意思是說,當一個人擁有某些正面特質時,我們往往會推論他同時具備其他正面特質。

??? 這就是何以很多人「剛認識的樣子」跟「交往之後的樣子」會有落差的原因。

?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面向。

??? 從第一集看到現在,我也觀察到六位小夥伴不同的面向:Lora不太表達自己的需求(即使想換單人床也會忍耐著沒有跟同房夥伴表達出來);皇上外表成熟內心住著一個愛玩電動的小男孩;石頭雖然話多怕尷尬但總是隱約感覺他害怕冷場孤單的氛圍;立成可以跟思語聊心事、彈吉他、分享音樂卻少了當眾表演的勇氣;思語則是喜歡玩曖昧的心理遊戲、好奇別人會有什麼反應。

和一個人交往的時候,你能夠看出對方的變化嗎?包括:情緒的變化、成長的變化、人前人後的變化。看Co-living「同居時代」的時候,不妨也學習觀察每個人不同的面向,相信會有很多收穫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