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塑兩性聯誼參與者追尋愛情的樣貌

隨著網路的普及,兩性聯誼活動更加蓬勃發展,本論文試圖探索兩性聯誼參與者的「愛情歷程」:包括憧憬的歷程、尋覓的歷程、抉擇的歷程、安定的歷程;深入了解歷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,引發什麼樣的心情?

從上述的研究方向,進一步整理出三個研究目的:

  1. 是了解兩性聯誼參與者在追求愛情的歷程中會有哪些現象?
  2. 是探索兩性聯誼參與者內在的心理狀態?
  3. 是當感情需求沒有獲得滿足,或是面對感情挫折時,參與者會如何因應與面對?

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敘說探究,為了能夠解讀兩性聯誼參與者追尋愛情的現象,所以本研究採用「社會人類學」取向的資料分析法,研究對象為參加聯誼活動五次以上經驗的未婚男性與女性各兩位,共有四位。

從故事文本中發現,兩性聯誼參與者的共同現象包括:

  • 都會受到「第一印象」的影響;
  • 皆會陷入「比較—競爭—評論」的循環中;
  • 與異性互動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要討好對方;
  • 為了避免心靈受傷,每個人都會發展出一套「自我保護」的防衛系統;

此外從TA人際互動模式亦可看出自我狀態對親密關係發展的影響。

為了能夠深入探索兩性聯誼參與者的「愛情歷程」,藉由故事與理論對話,逐步解釋故事中的各種現象:

  1. 兩性聯誼參與者皆有「婚姻市場」中的交換現象。
  2. 兩性聯誼參與者在選擇戀愛對象時,都有吸引理論中的「初始效應」,同時也都重視「個人特質」,並且符合「吸引法則」相似性、互補性與互饋性。
  3. 為了過濾出最適合的結婚人選,兩性聯誼參與者似乎都有有一套內在標準,對方必須符合「刺激—價值—角色」三個條件,才會進一步深交。
  4. 兩性聯誼參與者似乎都符合「符號互動論」,會先吸收與詮釋他人所傳達的符號與訊息,然後再決定該如何反應。
  5. 兩性聯誼參與者皆有「焦慮、不確定性處理模式論」,也各自發展出降低焦慮的策略與方法。
  6. 兩性聯誼參與者似乎會將感情失敗歸因於壞的緣或無緣。兩性聯誼參與者的相異之處有:期待不同、社會化差異、話題深淺不同、親密的程度和成分不同,以及約會的功能與需求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