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

封面: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

擁有好人緣,從聽懂「說話模式」開始!

經常有朋友疑惑的問道,為什麼學了那麼多說話溝通技巧,還是無法擁有良好的人緣?
深究其原因,是因為不少人以為,「人緣好」的人一定很會說「好聽話」。

根據我長期的社交經驗,讚美之詞雖是人際互動的潤滑劑。但若不瞭解對方的個性脾氣,不清楚對方的說話模式,一味的讚美講好聽話,反而會被解讀成「虛偽做作」或是「別有用心」。

真正人緣好的人,不僅要聽懂別人「話中的意思」,更要做出「正確的回應」,才能滿足對方的「心理需求」,進而產生「你是我知音」的感覺!

除了「社交關係」需要瞭解說話模式外,「親密關係」更要聽懂話語背後隱藏的涵義。訊息解讀錯誤,非但製造緊張衝突,更會刺傷彼此心靈,讓人生徒留遺憾。

「深入人心」才能掌握人際奧妙

小的時候,我們會很自然地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情--喜歡一個人就直接告訴他,「我好喜歡你喔!」討厭一個人也會大聲地跟他說,「我不要和你一起玩!」可是, 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「表達感情」的能力卻越來越弱!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害怕說出來會傷到自己;因為我們擔心說出來會讓對方不高興!

問題是,這些沒有說出口的話並不會「無故消失」;它們會變換成另外一種形式之後再說出來。心理學家柏恩在「人玩的遊戲」(Games People Play) 這本書中,生動而傳神地列舉了六種常見的「說話模式」:

  • 「動作發洩」的說話模式 (Up roar)
    有些人心裡不愉快,或生氣的時候,不會直接表達內心的不滿;他們會繃著一張臉,用力地說:「沒什麼啦!」
    或是用不耐煩的語氣表示,「算了!算了!不跟你計較!」一邊說還一邊發出乒乒乓乓的巨響。即使是三歲小孩,也看的出他們在生氣!
  • 「打我罵我」的說話模式 (Kick me)
    有些人老喜歡用可憐兮兮的語調詢問別人,「你一定不會喜歡我,對不對?」「你一定覺得我能力很差,對不對?」每每讓被問者不知如何回答。
    這種人在工作的時候,亦常會否定自己的能力,「全部都是我的錯,你儘管罵我好了!」好像聽到別人罵他,就會覺得好過一點!
  • 「是的,不過」的說話模式 (Yes, but…)
    有些人會先假意地接受別人的意見,「我覺得你的意見很好 ……」,然後再加以否決「不過,實際執行起來,會面臨很多的難題 ……」
    事實上,倘若他真的覺得對方的意見很好,就不會全盤否決,而會提出一些意見讓對方參考。通常,在講話過程中,常常會使用「不過」、「可是」、「但是」這些否定字彙的人,行事作風往往喜歡「壓倒對方」,不容易認同別人的做法。
  • 「逮到把柄」的說話模式 (Now I’ve got you)
    有些人特別酷愛刺探別人的隱私,或是用神秘兮兮的語氣說,「我知道你的秘密喔!」或是用審判長的語調說,「你有哪些毛病,我還會不知道嗎?」或是用警察抓小偷的口氣說,「你那點小把戲,逃得出我的眼睛嗎?」
    其實,他們的內心深處,最怕被別人抓到缺點、看出弱點,為了自保,乾脆先下手為強,努力揭開別人的錯誤。
  • 「要不是因為你」的說話模式 (If it weren’t you)
    有些人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,「要不是因為你動作那麼慢,我們也不會遲到!」或是把過錯歸咎給別人,「要不是因為你那麼笨,事情也不會搞砸!」
    總而言之,如果有錯,一切都是別人的錯,自己一點錯都沒有!
  • 「看我多努力」的說話模式 (Look how hard I’ve tried)
    有些人很怕被人發覺他「沒事幹」,只要有人問他,「最近在忙些什麼?」他馬上會表現出「忙得不的了」的樣子,然後急呼呼地告訴對方,「我現在要做這、做那,沒時間跟你說話!」

上面這六種說話模式,是否覺得很熟悉,好像曾經在哪裡聽過?

事實上,我們每個人都會不自覺使用各種說話模式。有時出於自我壓抑,有時想要達到目的,有時基於抒發情緒。不過,如果總是使用同樣一種說話方式,就要留心觀察,為什麼偏愛此種方式?有沒有什麼特殊原因?在此,特別提醒大家,了解不同的說話模式,目的不是為了分析指責對方。而是要經由洞悉對方的心理思考邏輯,來保護自己,不受別人的言語所影響。

「正確回應」才能避開衝突誤會

無論我們多疼愛,多關心,多在乎一個人,選擇錯誤的說話模式來表達情感,對方都接收不到;同樣的,聽不懂別人話裡隱藏的涵義,也很容易形成誤解,導致衝突對立。想要有效溝通,第一步,就是要聽懂話語中的絃外之音。不然學習再多的講話技巧,都搔不到癢處,無法打動對方的心。

「改變說法」才能重建人緣

我看過許多「人緣欠佳」的人,問題其實不出在「不善言詞」,而是不曉得自己的「說話方式」會給別人什麼感受。其實,同樣的意思,只要換個說法,就能產生完全不同的人際效應喔!

一個人要改變說話模式,首先要「自我觀察」。紀錄自己在什麼狀態會有什麼感受?會說什麼話?

接著,找出話語背後的想法:「為何會這樣說?」像是說這段話想表達什麼重點?想要達到什麼目的?以及想要改變什麼現象?同時做個比較,何以「想法」和「結果」會有差異?

最後,學習使用「新的說話模式」,來替代舊的方式。並且反覆練習,形成一種習慣。

這三個步驟稱為「自我指導法」,適用於想要「增強能力」或「自我改變」的時候。

「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」可說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門課,若能融會貫通,即可掌握所有人我互動的訣竅,絕對值得我們多花點心思,多用點時間去深入學習。

 
  想了解更多社交說話心理學? 就請看看《從說話模式洞悉人心》:

這本創造美好社交關係的實用書,是融合作者多年的社交應對心得、企業顧問歷練,以及心理學理論與輔導實務,歸納整理出20多種不同的說話模式、適當的回應方式、改變說話模式的技巧,還有「性格放大鏡」這四大重點,希望幫助大家建立好人緣、擁有圓融通達的人生觀。